您好,欢迎来中国青年书画名家网!
请登录 | 免费注册 
专题报道  
认知语言学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

 引 言

 
  认知语言学建立“体验哲学”基础上,G.Lakoff、M.Johnson、R.Langacker 等学者建立了系统的认知语言学理论。它从人类的认知能力出发,解释了范畴化(categorization)、原型理论(prototype)、隐喻(metaphor)、意象图式(imageschema)等认知概念与语言的关系,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很有借鉴意义。然而,从中国期刊网(CNKI)来看,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的引进和综述方面,而“认知与教学”方面的论文不足20%。国画山水画
 
  一、范畴理论启示
 
  范畴化概念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内容,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,是人类对世界上的事物分门别类、使之概念化的能力。
 
  Berlin 提出了原型理论,说明范畴内各成员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(family resemblance)。
 
  范畴会因为不同的民族、文化等因素而不同,第二语言习得需要了解另外一种语言的范畴化。如: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学习汉语量词有困难,经常会出现“一个天”、“一个年”这类的偏误,这是因为学习者母语中没有该语法范畴。
 
  (一)要重视基本层次范畴语言点的习得
 
  Brown等学者把范畴分为三个主要层次,分别是:上位层次范畴、基本层次范畴、下位层次范畴。其中基本层次范畴具有心理上的易辩性,人们能最快识别。
 
  如:第二语言习得者先学会说“香蕉、苹果”等具体名词,然后才学会“水果”这一上位层次范畴词;先学会“猫、狗” 等词,然后学习上位范畴词“哺乳动物”和下位范畴词“波斯猫、狮子狗”。
 
  第二语言习得者以基本层次范畴语言点为切入点,向上扩展为上位范畴,向下扩展为下位范畴,并能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发展出其他抽象的范畴,从而能很好地理解目的语中的抽象概念。
 
  如第二语言学习者首先学会表示深浅的“深”,后来才能读懂诗句“城春草木深”、“庭院深深深几许”的“深”。
 
  (二)以原型意义为中心
 
  原型是概念范畴中最典型的成员,教师要利用原型来引导学生去认知新语言点。
 
  如“美好”一词,与“美丽”、“优美”等共有“美”这个语素,它们的意义也都基于“美”这一原型延伸开来。
 
  教师在讲解词汇时,可同时列举几个形近的常用词,教学生辨析它们的语义联系、语义差异,指出它们的共同语素,减轻了记忆负担。
 
  (三)比较目的语和母语范畴
 
  两民族对范畴的认知方式不同,因此,两种语言中的词汇还有许多差异,常见的如:
 
  Brother――汉语的哥哥、弟弟
 
  Uncle――舅舅、伯伯、叔叔等
 
  以上现象称为“词汇空缺”(lexical gap),两语言运用范畴字词来构词时差异有时会很大,如:汉语中的:鱼 带鱼 鲨鱼,对应英语是:fish hairtail shark。这个例子说明汉语大多采用定中构词法(如x鱼),因此“鱼”这个基本层次的词就会经常被用到,认识到这个规律,对外汉语教师教课时,就可以先安排学生学习像“鱼”这类的基本层次范畴的词,再教授“定中”这一语法,然后就可以构成一系列不同的词语了,这样大大提高了习得的效率。
 
  二、概念转喻、概念隐喻理论的启示
 
  概念范畴是由语言符号来体现的,但是有限的语言符号怎样才能表达无限的新概念?这就需要借助概念隐喻、转喻。隐喻、转喻不只局限于修辞学,而是人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。我们依赖熟悉的概念及其语言表达,把源域(source domain)投射到目标域(target domain),于是就构成了隐喻、转喻。
 
  (一)注意目的语与母语的隐喻文化差异
 
  隐喻具有普遍性,可以说是“人类赖以生存的”,汉语、英语中有很多相似的隐喻,如:
 
  1、“时间就是金钱”(time is money)
 
  2、“生命是旅行”(life is a journey)
 
  转喻涉及“凸显”和“接近”关系,通常用事物容易被理解和感知的部分去代替事物本身,如:
 
  1、水手(hands)
 
  2、Heart――sweet heart、心――甜心、心肝
 
  这些是对外汉语教学要利用的资源,孙德金(2006)指出“属于共知范畴的不教”,采取“零教学”策略。
 
  对于汉语不同于其母语的部分,学习者会不自觉用母语的成分去替代第二语言相近的成分,这时要避免“负迁移”的发生。
 
  英汉语言中都有用动物隐喻的例子,但是却存在差异,如:汉语中“龙”是高贵吉祥的象征,“龙凤呈祥”、“龙的传人”等等;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则认为“dragon”是邪恶的化身,如“real dragon shrew”(泼妇);汉语中“猫头鹰”是不吉利的象征,而英语学习者则多把“owl”看作是聪明者的代表,因此第二语言学习者熟悉目的语的隐喻机制很重要。
 
  (二)隐喻能力的培养
 
  以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侧重的是语言的交际能力,而对“隐喻能力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,学生通常是死记硬背,效果差强人意。因此,现在需要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、了解隐喻和转喻、了解第二语言的认知过程。
 
 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中高级阶段会学习更高层次、抽象的语言范畴,要理解抽象的概念域,隐喻、转喻是很好的认知方式。
 
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隐喻能力:
 
  1、多读诗歌   诗歌的生命是隐喻,俗话说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”,第二语言习得者要通过多读中文诗歌及文学作品,对隐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。
 
  2、教师运用隐喻解释多义词
 
  汉语里多义词大多通过隐喻机制形成,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提的问题,我们认为很好理解,但是却解释不了,这种情况经常发生,这时就可以借助隐喻理论。
 
  如“松花江”与“松花蛋”中的“松花”的解释,“八宝山”和“八宝粥”中的“八宝”怎么解释,“拦路虎”可以解释为“拦+路虎”,也可以理解为惯用语“拦路+虎”。
 
  三、象似性启示
 
  语言的“象似性”是说语言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对应,并非巧合,有着非任意的、理据性的一面。象似性是对索绪尔“任意性”的革命,它认为语法是对人类认识过程、思维的真实模拟。在对外国人的教学中,英美国家的学生总会将地点状语、时间状语放在句尾,这是受到本族语言顺序的干扰,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度泛化,如:
 
  “我把饺子吃在五道口”
 
  还有不同语言之间存在不同的文化规约拟象原则:英语是right and left,以右为尊;中文则是“左右”,以左为尊。
 
  四、意象图式启示
 
  Johnson在《心中之身》中提出了意象图式,图式来自人本身与外界互动的感觉、体验。常见的有容器、路径、连接、上―下、前―后、部分―整体、中心―边缘。
 
  意象图式概括了不同物体、事件的特点,有助于理解抽象概念。如“人脸”这一意象,千人千面,但是其意象图式是由代表脸、眼睛、鼻子和嘴巴的几条线组成,比较简单。
 
  意象图式理论的作用,主要有:说明语义发展、量词教学、解释同义句式。
 
  结 语
 
  认知语言学解释了结构主义、形式主义不好解释的问题,将研究上升到认知的高度,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一条中间路径,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很有指导意义,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积极运用。
上一篇: 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下一篇: 论文化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
 
最新公告
“金石不朽:书写、复制与文化衍生...
1112
有创意才有源远流长
来宾书画培训
北海书画培训
南宁书画培训
钦州书画培训
中国画是国粹之一,我们当传承与弘...
中国四大国粹
本站公告
艺术新闻
中国版画的三种唱法呼吁唤醒版画价...
《稚川移居图》4.025亿成交 ...
吴冠中《狮子林》1.15亿元创造...
沈阳故宫展出99件台湾民间藏品
黑龙江十几位残疾人制成世界最大鱼...
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巡礼...
国内首次以连环画形式表现中共“一...
艺术品拍卖行钞票满天飞 被指隐形...
几何变形山水画创作者高相国山西开...
五十余著名中国同盟会会员墨宝真迹...
张文浩书画展“被”延期10天闭幕...
画家动态
ddd
水墨空灵亦倩兮2
11112
中式装饰画赏析:山水画的美,无需...
南山图书馆举办探秘中国山水画系列...
问道苍穹——中国画名家薛从伦山水...
山水画创作中,如何体现大气、清气...
“青山不老——范阳山水画艺术展”...
中国山水画是人类艺术瑰宝——访土...
他在美术史经典中寻踪溯源,试图发...
超全的山水画基本功详解,错过真的...
 

友情链接:  
首页 | 新闻 | 名家 | 商城 | 视频 | 开店 | 公司简介 | 联系我们 | 公司相册 | 业务范围

手机:18577303139
24小时在线QQ:372130640

Copyright © 2011 glstysw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